物联网感知与计算论坛日程



时间

2019年9月21日
物联网感知与计算
论坛主席:韩劲松(西安交通大学)、林峰(浙江大学)
地点:南航江宁校区5号楼5301
13:30-14:00 题目: 基于WIFI的空中手写字母识别技术研究
讲者:付章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4:00-14:30 题目: 边缘网络中针对NFV服务的任务卸载算法设计
讲者:徐子川(大连理工大学)
14:30-15:00 题目: 基于微波感知的新型非接触手势交互
讲者:顾昌展(上海交通大学)


物联网感知与计算论坛报告专家及报告简介


付章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简介:
付章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信息安全专项1项,江苏省科技计划等项目6项。在IEEE TIFS、IEEE TPDS、IEEE TMC等国际顶级期刊,以及INFOCOM等国际顶级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ESI热点论文3篇。截止2019年7月,Google Scholar显示论文引用总次数超过2800次,SCI他引总次数超过1500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完成人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题目:
基于WIFI的空中手写字母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空中肢体动作识别是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已有的识别方法主要借助于摄像头或可穿戴传感器。基于摄像头的方法依赖光线条件,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方法成本昂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空中手写字母识别方法,通过捕获CSI值,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识别人在空中的手写动作。

徐子川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连理工大学

简介:
徐子川,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星海”学者。徐子川博士于2015年5月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毕业,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从事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工作。 徐子川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边缘计算中的资源优化、网络功能虚拟化与软件自定义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与路由、多数据中心网络中的资源调度、大数据在多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处理等。徐子川博士在这些方向中做出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超过6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的A、B类期刊会议20余项。其中代表性的期刊论文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期刊IEEE TPDS、ACM/IEEE ToN、IEEE TC、IEEE TWC、IEEE TMC、IEEE INFOCOM、IEEE ICDCS 等。徐子川博士参与多项国际会议组织,其中包括The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Engineering (IC2E) 的Web and Information主席,The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的小组主席(Session chair)以及多个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徐子川博士也参与到领域内顶级期刊会议的审稿工作中,其中包括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Computer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IoTJ、IEEE INFOCOM、IEEE LCN等。

题目:
边缘网络中针对NFV服务的任务卸载算法设计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移动网络中的高时延问题,最近几年,边缘云成为有效且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与第五代通信一起提出超低延迟的业务目标(低至1毫秒),以支持高清晰音视频、车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的要求。边缘云通过将网络服务迁移到离用户更近的边缘接入网络,来缩短访问延迟,减少核心网络的拥塞,与传统数据中心形成互补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本报告围绕边缘云中针对NFV服务的任务卸载问题,提出服务质量感知的近似任务卸载算法。针对动态场景提出了有效的预测算法以预测边缘云中VNF实例的数目,并提出高效的具有竞争比的在线算法。

顾昌展
特别研究员/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

简介:
顾昌展,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硕士学位,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5-2019就职于Google美国硅谷总部,是Google 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实验室探索下一代自然交互的Soli项目射频硬件创始成员。顾博士现任3本SCI期刊IEEE Trans. Biomed. Circuits Syst.,IEEE J. Electromagn. RF Microw. Med. Biol., 以及IET Microw. Antennas Propag.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担任微波顶级会议IEEE Int. Microw. Symp.技术论文评审委员会TPRC成员。曾7次获得IEEE会议最佳/优秀论文奖,获得2019年IEEE Sensors Council Early Career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2019年日本大川基金研究助成奖,2013年IEEE MTT-S Graduate Fellowship,4次获得Google Spot Bonus。出版1本专著,3个著作章节,发表60余篇期刊/会议论文,申请/授权15项美国专利。

题目:
基于微波感知的新型非接触手势交互

摘要:
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多模态自然交互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其中,手势动作是人类用来执行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天然工具。本报告将讨论一种基于微波无线感知的新型非接触人机交互技术,是微波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通过向目标发射射频(RF)信号,分析后向散射以提取目标完整的运动信息,准确地追踪手势运动用于非接触人机交互。从理论、算法、架构、硬件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级研究,解决近距离手势感知中存在的电磁波空中飞行时间短、目标运动轨迹复杂、多点散射等关键问题,突破实现系统级高性能小型化低功耗设计方法,提出包括毫米波雷达芯片、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交互设计、软硬件一体化集成等在内的端到端手势交互解决方案,实现对三维复杂手势运动的精准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