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智能穿戴材料与织物论坛

智能穿戴材料与织物论坛

刘遵峰

刘遵峰
南开大学特聘研究员

报告题目:褶皱结构碳材料在柔性智能材料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具有大辐射功率,且在大拉伸形变下具有优良性能的可拉伸天线在无线通讯,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医疗植入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这需要可拉伸导体结构均一,电导率高,且大形变下导电性稳定。本文利用商业化的材料,采用简单的制备方法得到大形变下导电性稳定且电导率随拉伸应变增加而增加的导电弹性体。通过对纳米银和橡胶交替形成的多层结构依次进行拉伸—释放过程可以得到具有多层褶皱结构的导电弹性体。该弹性体在177%拉伸应变下电导率为56.7 S/cm,远高于相同拉伸应变下的常规双层褶皱结构的弹性导体,且弹性体在120%拉伸应变下电阻只增加40%。利用该弹性导体制备的无线电天线在75%拉伸应变下反射功率低达-50 dB,且吸收频率可通过拉伸天线调制,并可在100%拉伸应变下反复一万余次保持性能稳定。

个人简介: 刘遵峰,博士,南开大学特聘研究员,天津市青年千人。2008年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任职于荷兰莱顿大学、常州大学,期间去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进行学术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智能材料、可穿戴设备、人工肌肉。目前共发表SCI论文52篇,总计SCI他人引用5751次。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学术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2015年度发表在《Science》上关于可拉伸导体的研究工作被美国《Discover Magazine》评选为2015年度全球TOP100重大科学发现;该工作被《Science》同期发表专题评论加以正面肯定。两篇分别发表在《Adv. Mater.》和《Adv. Funct. Mater.》的关于可穿戴传感器的文章被选为封面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4项,参与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申请中国专利17项,授权2项。在《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Electronics》等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20余次。


刘遵峰

陈春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PI

报告题目:可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

内容简介: 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及系统属于人机融合领域的一种智能穿戴式装备,适用于助老、物流、制造、建筑、医疗、农林等行业,既可以用作对健康者身体机能的扩张,又可以作为对年迈者身体机能的补充。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该中心前期针对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已有近6年的研究积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关节处的仿生设计使得其拥有与人体相同或近似啮合的自由度,无束缚感、易穿戴且可轻松负载起30kg左右的重量。独特的运动意图推断方式依托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实时检测人体的姿态并做出判断,切实、准确的对人体做出助力及辅助。并且下肢外骨骼的步态融合技术在助老助残方面更加富有亲和力,使得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意识主动控制外骨骼让其辅助自身起立、行走、下蹲等动作。

个人简介: 陈春杰,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PI。他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智能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创新载体骨干,还担任广东机器人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中科院先进院-香港中文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科项目评审技专家;近5年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等二十余项。他主持和参与研制了十多个服务机器人及智能系统,其中包括:作为技术负责人研制出首脑型管家机器人、智能餐厅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及救灾机器人等,还研制出国内首创的SIAT柔性全身助力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无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通过技术孵化服务机器人企业2家。已在相关领域重要的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文章二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Session Chair,并为多个高水平国际期刊承担审稿工作。
Email: cj.chen@siat.ac.cn


李立强

李立强
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高性能仿皮肤功能传感器

报告摘要: 分子材料是指通过分子间π-π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类材料,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C60、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力、热、磁等性质,各个物性之间的高效耦合是实现多种功能应用的重要基础,例如,力电耦合是实现力学传感的基础,热电耦合能够实现温度传感,基于光电耦合可构筑光探测器。欲实现物性间的高效耦合,需要深刻理解制约物性间耦合的关键因素,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需要解决这一领域内存在的关键基础科学与技术问题。本人的报告将以分子材料的力电与热电耦合为例,从分子设计筛选、微纳结构组装、器件构型设计等角度阐释如何实现高效的力电和热电耦合,进而构筑高性能的仿皮肤功能气流、压力和温度传感器。

个人简介: 李立强,男,博士,教授。2002年和2005年在南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5月回国全职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18年6月调到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主持和参与中组部青年千人启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与他人合作发表文章30余篇。


窦新存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主任
新疆危爆品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爆炸物气氛人工嗅觉系统设计

内容简介: 如何突破传统气体传感材料设计的思路,设计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痕量气体传感器及人工嗅觉系统对于实现物联网终端、大数据分析检测爆炸物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从基于TiO2、ZnO、等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态调控,以及基于肖特基结的材料调控、光电异质结、气体场效应晶体管等方面入手,实现了对痕量NO2及爆炸物气氛的快速、高灵敏、非接触检测,同时构筑了传感器阵列(人工嗅觉系统),实现了对痕量气氛的定性识别和半定量探测。相关工作发表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Small、Adv. Optical Mater.、Sci. Rep.、Nanoscale等杂志上。

个人简介: 窦新存,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现任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新疆危爆品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纪委委员、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气湿敏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自然科学专家库专家、新疆物理学会理事、天山创新团队负责人、乌鲁木齐中科长安安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主要从事光电纳米材料与器件、微纳传感器、比色传感与分析、痕量爆炸物检测与分析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在Adv. Mater.、Nano Lett.、Adv. Funct. Mater.、Small、Chem.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引用8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9项,授权16项。其中多项专利实现成果转移转化,产品应用于第十三届全运会等大型活动和北京、重庆、新疆等地公安机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重点部署、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乌鲁木齐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3000余万元。 曾获得新疆“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3)、新疆“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3)等荣誉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2016)、第十四届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6)、中科院院长奖(2009)、中科院优博论文奖(2010)、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及青年优秀论文奖(2009)等奖项。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名,两名研究生获得中科院院长奖。课题组网站:www.kless.cn


朱楠

朱楠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

报告题目:可穿戴式智能牙套传感器的研究

内容简介: 提出一种非侵入可穿戴式智能牙套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该传感器可用于连续检测口腔内唾液中各类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等)及pH值,普通代谢产物(如葡萄糖,乳糖,尿酸等),特殊代谢产物(如皮质醇等)的浓度含量变化。同时,将此牙套传感器结合无线或蓝牙技术把产生的生物电化学信号转换为浓度信号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中,以实现远程操控。此传感器可简单方便地实时检测人体唾液中的各项参数。此外,该传感器可在运动中实时检测人体身体状况,产生信号报警来及时补充能量等信息。开发应用于实际操作的可穿戴式智能牙套设备,实时检测身体机能参数并及时提醒和警告穿戴者是否处于亚健康或危险状况,对实现微型家庭医生远程检测和个人护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个人简介: 朱楠,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2017年起加入大连理工大学组建“柔性可穿戴式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和纳米能源器件”课题组。2016-2017年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2015年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博士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在可穿戴式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纳米能源器件国际相关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包括Adv. Funct. Mater., ACS Catalysis, Nat. Comm., J.A.C.S.,等。此外,多项科研成果被授权美国、欧盟和中国专利,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全部文章总被引用次数超过500 次,单篇引文超过190次。多次参与海外项目申报及完成欧盟,美国,丹麦,中国等国家的科研项目,累计主持参与项目经费约6700万人民币(换算后)。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力,与多个世界著名公司(包括LEGO, Philips, Mekoprint等)开展合作项目。 课题组网站:http://faculty.dlut.edu.cn/zhunan/en/index.htm Email: nanzhu@dlut.edu.cn


王冉冉

王冉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新型敏感材料及柔性感应器件

内容简介: 柔性传感器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核心器件,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先进作战等国家重点部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柔性敏感材料的发展是实现传感器本征柔性化的关键。本汇报将围绕新型敏感材料的制备、敏感器件构筑、敏感新机理等问题展开,详细介绍汇报人团队在低维柔性导电材料的可控制备、敏感网络构建与性能优化、敏感新机理探索方面的工作以及汇报人关于柔性敏感电子学发展的一点思考。

个人简介: 王冉冉,女,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致力于低维柔性导电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柔性电子应用研究。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作为负责人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在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CS Nano, Small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6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1篇,总引用1000余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授权10项。


侯成义

侯成义
东华大学讲师
玛丽居里学者

报告题目:智能服装用能源纤维与织物

内容简介: 以智能服装为代表的可穿戴装备能够对环境刺激与人体信号产生感知与反馈,因此也被誉为“第二皮肤”。通过功能仿生,智能服装不仅可以对身体起到保护与辅助作用,如应力传感、储热调温、驱动以及生理信号检测等,还能在节能环保、能源替代等方面有所应用。实现上述功能离不开高效的能量转换与存储,基于纳米功能材料的能源纤维与织物材料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本研究方向,本报告将介绍一系列通过对环境响应型纳米材料进行有机/无机杂化与宏观构筑,从而制备纤维与织物状的柔性能源器件的工作。它们分别能够将人体的热能与机械能进行转化或储存,作为柔性可穿戴器件,有可能在智能服装领域实现应用价值。

个人简介: 2014年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2016年获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主要从事纤维材料的功能化与宏观构筑研究,获得了基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纤维、薄膜、气凝胶状三维宏观材料,提升了这些材料在人造肌肉、电子皮肤、柔性驱动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30余篇SCI论文,获得了1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曾被Nature、Science、Nano Today期刊,以及ACS(美国化学学会)、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ACerS(美国陶瓷协会)、IOP(英国物理协会)、英国《每日邮报》、欧洲化学出版协会等官网专题报道。课题组网站:afmg.dhu.edu.cn


rendayon

任大勇
研发主管&项目经理
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柔性3D打印工艺在智能服装领域的应用

内容简介: 智能服装是指将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中,包括能量采集、智能传感、信息显示以及数据传输等模块,从而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存储、移动计算、个性展示等诸多功能。 功能性3D打印技术因其独特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特性,可以实现服装与电子器件的完美结合,在帮助智能服装实现特定功能的同时给人们提供最舒适便捷的穿着体验,从而彻底颠覆消费者对传统服装的认知。3D打印技术可以将各种不同功能的高性能材料,通过打印的方式融入衣物和配饰,构建智能服装中的核心部件。本次汇报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柔性与可穿戴显示、感知与智能设备、医疗检测与可穿戴以及柔性可拉伸电极/织物介绍幂方科技在结合柔性3D打印与智能服装上的主要研发进展。

个人简介: 任大勇,男,博士, 2016年3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就读期间课题研究方向是二维层状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在Adv.Mater.、Angew. Chem. Int. Edit.、RSC Adv.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先就职于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柔性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印刷制备与研发。 幂方科技是一家诞生于上海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如果说传统三维打印是可以将一个物理结构件,如水杯打印出来,那么幂方科技革命性的技术则能够的把包括微处理器、屏幕、太阳能电池等在内的电子系统通过一台微电子打印机一键打印。该技术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到物联网、可穿戴、增材制造、光伏发电、新型集成电路等领域。公司由毕业于各大知名高校的多名博士、硕士共20人的研发团队组成,并与国内各大高校包括交大、复旦、中科院微纳所、同济等进行广泛合作。截止目前,公司正在申请47项国际发明专利。
幂方科技网站:http://www.flexeee.com
微信公众号:柔性电子服务平台
Email: dyren@bluupri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