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第四届中国(国际)智能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Wearable2017)

第四届中国(国际)智能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Wearable2017)

        第四届中国(国际)智能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作为2017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大会,全国可穿戴学术会议的同期产业论坛,是可穿戴计算,人机交互和普适计算的产学研领袖技术交流年度盛宴,国内外顶级科技和产业领袖汇聚一堂,针对前沿技术,创新方案,产品趋势,用户体验,市场走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深入讨论,一起探索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现场学术与产业精英深入交流,成果展示,创意交互,协同创新,树立行业风向标,打造智能穿戴产业国际性的顶级科技盛会!

        技术与产业论坛支持单位: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电子分销商分会,中国科技开发院,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中国电子学会,Steve Mann 研究院,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

1、Wearable2017会议日程

8:30-9:00

    签到互动

09:00-09:10

    议题:技术与产业论坛开幕、论坛主席致辞

    发言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陈东义

09:10-10:00

    议题: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

    发言人:加拿大工程院士,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姜晶

10:00-10:50

    议题: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创新融合

    发言人:国家千人专家,安进医疗董事长,
                 中日物联网推进联盟秘书长 赵伟

11:40-12:30

    议题:从可穿戴到Humanistic Intelligence

    发言人:全球VR/AR领袖,可穿戴之父 Steve Mann教授

11:40-12:30

    议题:可穿戴与AR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发言人:AR 与可穿戴领域最早开拓者,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陈东义

12:30-13:30

午餐(泰山厅2厅)

13:30-14:00

签到互动

14:00-14:30

    议题:无缝认知行为计算及其医疗健康应用

    发言人:中科院普适计算中心主任 陈益强

14:30-15:00

    议题:人因工程科研支持计划及产学研合作

    发言人:津发科技CEO 赵起超

15:00-15:30

    议题:可穿戴与智慧体育研究和应用

    发言人:国家智慧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祥晨

15:30-16:00

    议题:柔性传感器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案例

    发言人: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创始人 张珽

16:00-16:20

    议题:智能穿戴方案大数据

    发言人:中电网络技术/我爱方案网副总 王勤

16:20-16:40

    议题:油田智能监测与大数据

    发言人:中国石油大学专家 张卫山

16:40-17:30

    前沿技术,创新方案与趋势领袖对话

    主持人 :中电网络技术/我爱方案网副总 王勤

    嘉宾:
    国家智慧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祥晨
    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CEO 孙敬波
    东南大学教授 禹东川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 王磊
    中兴养老健康CEO 芦东昕
    易瞳科技CTO 艾韬

2、特邀报告

报告题目:从可穿戴到Humanistic Intelligence(From Wearable Computing to Humanistic Intelligence
发言人:Steve Mann教授,全球VR与AR领袖,可穿戴计算之父

        Prof. Steve Mann, PhD (MIT), P.Eng. (Ontario),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Wearable Computing" [IEEE ISSCC 2000]. His work as an artist, scientist, designer, and inventor made Toronto the world's epicentre of wearable technologies back in the 1980s. In 1992 Mann took this invention from Toronto to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ing the MIT Media Lab's Wearable Computing project as its first member. In the words of the Lab's founding Director, Nicholas Negroponte: "Steve Mann is the perfect example of someone... who persisted in his vision and ended up founding a new discipline."
        Mann also invented the smartwatch videophone (wearable computer) in 1998, which was featured on the cover of Linux Journal in 2000, and presented at IEEE ISSCC2000, 2000 February 7, where he was named "The Father of Wearable Computing".
        Some of Mann's other inventions include HD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now used in nearly every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d camera, and the EyeTap Digital Eye Glass which predates the Google Glass by 30 years. Now as the Chief Scientist at Meta, a California-based startup, wearable AR glasses will be brought to a mass market. Recently, Steve (as one of the co-founders, and as the Chief Scientist) and his team successfully raised US$73 million in funding to support MetaVision digital eye glass.
        In 2013, Mann brought together the world's leading thinkers in cyborg ethics, veillance (surveillance and sousveillance), and HI (Humanistic Intelligence), for the IEEE ISTAS, resulting in the world's first set of ethical principles for transhumanistic intelligence and metasensory augmentation.
        More than 40 years ago, in his childhood, Mann invented the Sequential Wave Imprinting Machine, combined with wearable augmented reality to measure the speed of sound and the speed of light, and, more importantly, to cancel the propagatory effects of sound waves and radio waves and make the waves be visible sitting still as augmented reality overlays.Mann also invented metaveillance: using sousveillance to see surveillance (using video feedback to sense sensors and visualize their capacity to see).
        Mann received his PhD from MIT in 1997 and then returned to Toronto in 1998, creating the world's first Mobile Apps Lab (1999) as a part of his wearable computing and AR course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where he is a tenured full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with cross-appointments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MIE (Mechanical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nn is presently a Visiting Full Professo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Room 216, David Packard Building, 350 Serra Mall, Stanford, CA 94305).
        He is also the Chief Scientist at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Lab at Rotman's School of Management. Mann holds multiple patents, and has contributed to the founding of numerous companies including InteraXON, makers of Muse, "The Most Important Wearable of 2014".Mann is also the recipient of the 2015 Digital Pioneer Award.


报告题目: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VR and AR Technologies)

发言人:姜晶,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
加拿大自然科学及工程研究基金会(NSERC)的仪表与控制首席科学家,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工程与技术协会Fellow、国际自动化协会Fellow

报告摘要:
        Virtual Reality (VR) and Augmented Reality (AR) are no longer limited to science fictions, or entertainment industries to create special visual effects. Such technologies have been seriously considered, and adopted by different industry sectors at various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from product design, operation, train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ervice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wearable technologies and devices, VR and AR applications have become powerful enabling tools to proliferate human creativities. These technologies help to achieve optimal product design, more effective training, and saf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this talk, we will present som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VR and AR in industrial sectors with focus on training and maintenance tasks. These technologie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situations where direct visualization is difficult or dangerous. With rapid advance of wearable technologies, som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VR and AR technologie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学术简介:
        Prof. Jing Jiang is a Senior Industrial Research Chair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in Canad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the areas of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safety-critical systems,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control of electrical power plants and power systems. He is a fellow of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 fellow of IET (formally IEE), a fellow of ISA, and a fellow of IEEE. He is also a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45A subcommittee to develop industry standard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for nuclear facilities. He works closely with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system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姜晶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七七届), 分别于1984年和1989年获得加拿大电气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加拿大自然科学及工程研究基金会(NSERC)的仪表与控制首席科学家。姜教授致力于容错控制、核电、工业物联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力系统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姜晶教授2010年被评为加拿大工程院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院士、加拿大工程与技术学院 (The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anada, EIC) 院士、2006年授予工程与技术协会(IET)会士、2012授予年国际自动化协会(ISA)会士、2017年选入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会士。姜晶教授在过去十多年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分部密切合作,参加了六本核电站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他还是国际电工委员会下属核电站仪控工业标准制定分会委员,为核电站安全控制的国际标准制订做出大量杰出工作。


报告题目:可穿戴与AR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发言人:陈东义, 中国可穿戴领域最早的开拓者,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陈东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8-1999年,在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做博士后(或visiting scientist)研究期间,曾跟 Steve Mann 教授(国际公认的可穿戴计算创始人之一)学习和研究可穿戴计算。2002-2005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VU 研究中心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曾在Thad Starner 教授(国际可穿戴计算领域开拓者之一,谷歌眼镜的推动者与技术负责人之一 )的实验室做可穿戴计算研究。2009年9月,作为中国可穿戴计算领域的学者,应欧盟WearIT@work 项目(国际最大民用可穿戴计算项目)技术负责人Lawo 教授邀请,到德国不莱梅大学针对该项目进行交流。1999年初回国后,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可穿戴计算的研究,是中国可穿戴计算领域的早期研究者,2000开发出了国内可穿戴计算机样机,在可穿戴计算方向作为课题负责人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曾组织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德国可穿戴计算研讨会,担任中方主席,组织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可穿戴计算学术大会,并担任主席,第五届可穿戴计算会议担任执行主席。


报告题目: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创新融合
发言人:赵伟, 国家千人专家,安进医疗董事长,中日物联网推进联盟秘书长赵伟

        安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主任委员,中日物联网推进联盟秘书长,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特聘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获得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在日本从事医疗器械研究工作20多年,研发成功数项填补世界产品和技术空白的医疗设备,获得日本医科器械领域最高奖【医疗技术奖】,日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科学新闻奖】和【新技术开发奖】。曾是日本主板上市公司中第一位华人执行董事。日本医科器械学会会员,日本ME学会会员,日本未来医学研究会会员。


报告题目:智能穿戴方案大数据
发言人:王勤, Wearable2017第四届中国(国际)智能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主席
深圳中电网络技术公司副总,
我爱方案网和快包-物联网开发外包平台联合创始人

        王勤,深圳市中电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我爱方案网,快包-物联网开发外包平台和电子元件技术网联合创始人;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电子分销商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处负责人。王勤女士是深圳“创业之星”全球创客大赛和论坛主席,她带领团队多次策划举办物联网,工业与嵌入式论坛,高能效设计研讨会,汽车电子关键元器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研讨会,传感器应用论坛,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等,利用互联网+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技术孵化支持百万开发者创客和工程师的研发创新。帮助智能产品的开发者对接投资,技术,市场和渠道!王勤女士曾获得Dr. Felix Zandman Award; 她曾是国际电子出版物EETIMES,EMS和Reed Electronics北美的撰稿人, 采访中外创新专家和企业CEO;并担任全球电子分销商峰会(法国和意大利), CARTS Asia, CARTS USA等国际论坛的演讲嘉宾和委员会成员; 与国际研究机构联合出版中国电子授权分销商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报告!她曾担任Wearable2016第六届全国可穿戴学术会议之三大同期产业论坛和活动总策划和主席:Wearable2015第五届全国可穿戴学术会议之同期产业论坛主席:智能可穿戴创客论坛:创新方案与用户体验,2015智能穿戴产学研创投领袖峰会以及中科创客时尚T台秀。Wearable2014国际技术与产业论坛合作方,采访中外科技领袖和政府官员。


报告题目:无缝认知行为计算及其医疗健康应用
发言人:陈益强, 中科院计算所普适计算中心主任

        陈益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IEEE会员;CCF高级会员;YOCSEF AC委员 ;曾获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浦东新区专家学术休假津贴获得者以及2004年度上海市启明星等。
        研究方向: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
        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高科技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


报告题目:V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场景
发言人:汪国平, 中科院计算所普适计算中心主任

        汪国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等,现任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形与交互技术实验室主任。他主持研发了一个基于自适应离散特征化的三维造型系统、基于物理的仿真引擎、CAD/CAE一体化的设计优化仿真迭代系统、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支撑平台、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等,在战场仿真与可视化,海洋可视化,工程设计仿真与文化娱乐等方面获得了良好应用。200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15-),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13-)、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2016-),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2013-),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SC24分委会副主任委员(2015-),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委员(2016-)等。;曾获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浦东新区专家学术休假津贴获得者以及2004年度上海市启明星等。


报告题目:柔性传感器在可穿戴领域的应用案例
发言人:张珽, 中科院纳米所研究员,苏州能斯达科技创始人

        张珽,中科院纳米所研究员,2017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6年青年科技人才奖”;2014年江苏省“双创”博士聚集计划;2013 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七届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企业创新岗”特聘专家;曾获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浦东新区专家学术休假津贴获得者以及2004年度上海市启明星等。
        研究方向:敏感材料、柔性传感器、微纳制造
        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等著名学术期刊;学术成果多次被正面评价,并被Elsevier、Materials Today、Materials Views(中国)、Nanowerk、Phy. Org、Printed Electronics World等知名学术网站作为亮点工作介绍;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6项(10项已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其中4项发明专利已成功许可和转化。


发言人:禹东川, 东南大学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复杂医学工程研究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创新人才教育研究学会大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筹)秘书长


发言人:王磊,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

        王磊,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2000年-2008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0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现任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医疗机器人与微创手术器械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纪委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低成本健康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鹏城学者”特聘教授、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广东省“基层医疗设备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低成本健康”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疗电子与健康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任。对低频率低功耗低噪声医用IC设计与微系统集成、人体通信等人体传感器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s, BSN)技术,及BSN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与医疗机器人中的转化应用有深入研究。


发言人:李祥晨, 国家智慧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祥晨,男,1974.1,山东人,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智慧体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华为联合市实验室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民革中央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民革文体委员会委员。体育系统仿真实验室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中国健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体育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仪器器材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体重控制专项资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健康物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健康物联专家委员会委员。
        (1)承担各级各类项目共计30项。其中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健身物联网与相关组件的研发”(编号:2012BAK23B03),主持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惯导式人体运动捕捉系统的研制”(编号:2010EG145301)1项;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863项目“基于视频素材的虚拟场景生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编号为2009AA01Z331)1项;联合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浸式虚拟奥运博物馆关键技术的研究”1项;所基础课题4项;5项横向课题,以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课题18项。
        (2)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24篇、主编或参编专著5部。其中体育科学发表论文1篇,其他核心期刊8篇,ISTP收录2篇,EI收录3篇,以主要作者发表论文7篇;以第1作者出版《体育系统仿真》专著1部,第2作者出版《安全健身理论与实践》1部,参编其他专著3部。
         (3)已经获国家专利17项。
        (4)获各级各类奖项5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哲学类优秀成果3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1项,第29届奥运会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贡献1等奖1项(跳水),第29届奥运会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贡献奖3等奖1项(篮球)。
        主要从事人体运动信息采集与仿真、体育工程技术、数字体育的研究。
        目前,正在从事我国健身物联网的研究、第三代智慧型健身器械的研发。


发言人:芦东昕,中兴养老CEO

        芦东昕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人机交互专委会副秘书长, CCF YOCSEF荣誉AC,曾任CCF YOCSEF 总部副主席、深圳分论坛主席、CCF深圳分部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设备制造委员会理事。曾获2006年度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奖、2007年江西省IT行业十佳杰出青年、2008年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深圳市科技领军人才等。CCF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发起人之一,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创业导师。
        研究方向:人机交互与医疗健康机器人、物联网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研究成果:国家高科技863计划重大软件专项“面向通讯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项目负责人,国家发改委CNGI智能奥运-智能交通与安保平台项目负责人,广东省科技厅Linux支撑平台项目负责人,江西省水利移动平台项目负责人(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20多项专利。


报告题目:人因工程科研支持计划及产学研合作
发言人:赵起超,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摘要:
        1、人因工程与工效学研究方法介绍:在真实世界现场研究环境、实验室研究环境、虚拟现实研究环境中同步采集人机环境多因素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工具介绍:在三维虚拟环境中可以模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在人机交互设计验证阶段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同步测试人-机-环境数据,为人机交互过程的用户体验做定量数据支撑,为产品设计做人机工效评价;
        3、“工效学卓越研究工程” 与“ 科研支持计划”介绍;
        4、“科研支持计划”在各研究领域成果汇报;
        5、打造人因研究学术型服务组织,倡议产学研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
学术简介:
        赵起超,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战略及运营管理,依托自主研发的企业创新思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主导研发了以“人机环境同步技术”为核心的多项人因工程与虚拟现实科研教学产品线;现今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环境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填补了国内人因工程科研技术与产品多年来单纯依靠进口的空白。
        多年来参与军工国防人机工效领域装备研制项目多项、参与一项顶层人机工程国家军用标准编制、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多篇。
        2012年在国内人因工程与工效学研究领域率先发起“科研支持计划”,多年来在军工国防武器装备领域,以及教育科研领域的建筑、交通、安全、设计、工程、管理、心理、体育等学科积极推动人因与工效学技术进步,携手众多研究者进行联合开发与科研实验、学术合作与产学研结合,联合申报基金项目、科技项目以及军事预研课题等,致力于将人因与工效学科学方法和成果应用到国防和社会科技发展进步。


报告题目:油田智能监测与大数据
发言人:张卫山,中国石油大学软件工程系科研主任

        张卫山,中国石油大学软件工程系科研主任,教授。黄岛区‘智能大数据处理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数据处理’团队负责人,崂山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IEEE计算智能协会新技术委员会智能空间分会成员。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智能大数据处理,自治服务与自治计算, 软件工程中的人工智能等。2007年到2010年在丹麦Aarhus大学计算机系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Senior Researcher。从2008年8月开始是欧盟第六框架项目Hydra物联网中间件的Aarhus大学技术负责人。2006到 2007年,访问加拿大Carleton University大学系统与计算机工程系。 2001-2003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发表SCI国际期刊近30篇(包括TII、TSC、KBS、IEEE Software等),英文国际会议论文60余篇。
        担任第十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会议(HHME2017)大会的执行主席,IEEE 大数据与云计算2016(CBDCom 2016)的程序委员会主席,CBDCom 2015的执行主席。目前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部、山东省、装备预研等多项纵向项目,以及海尔、华北油田、航天二院等多项大数据处理横向课题。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发明专利申请近30项。


嘉宾:孙敬波,阿木(深圳)新科技CEO

        孙敬波,上世纪 90 年代末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2008 年创业。先后创建深圳海默科 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海天力科技有限公司,2010 年 4 月入围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专家” 候选人;2012 年深圳海天力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留学生创业园百家最具潜力企业”; 深圳市“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青 年科学家协会”理事;2015 年创建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龙舞华章计划“龙华新 区高层次人才”;2017 年 2 月入选南山区“领航人才”。 阿木(深圳)新科技有限公司 2015 年 12 月于龙华新区注册成立,2016 年 10 月开发出能够 显示实时动态心电图并进行心电信息分析和预测的智能运动衣,11 月亮相深圳高交会,并 获得“高交会优秀产品奖”,2016 年 12 月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达成资本和技术的 合作,2017 年 4 月第一代第一款产品批量生产。团队包括深圳“孔雀人才”2 人,博士 3 人。80%为技术人员,90%学历为本科以上。


嘉宾:艾韬,易瞳科技CTO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WCISA)投资与产业促进委员会委员。硕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多年师从“可穿戴电脑之父”Steve Mann 教授,在其 HI 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专注于智能眼镜的基础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半制定芯片和计算摄影学,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IEEE 和 ACM 的国际知名研讨会上,并通过实验室对相关行业等多个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作为推动智能眼镜行业的核心研究员,曾为加拿大国防研究部(DRDC)部长 Dr. Guy Vezina 做出军用智能眼镜的学术研究报告。现归国创业并获得导师 Steve Mann 和其实验室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