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数据基座:穿戴设备多模态数据采集开放平台
8月22日(星期五)15:30-17:30
地点: 三楼沈阳厅

嘉宾简介

王重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简介:
       王重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智慧康复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此前在清华大学,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入选水木学者项目,合作导师喻纯副教授。2022年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人机交互中心(UCL interaction centre),获 UCL 博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UCLORS&GRS),导师 Nadia Berthouze 教授。主要研究以人体运动自然感知与交互 为核心的智慧康复,以及基于移动式多模态机器人的交互式具身智能。他在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和人工智能 CCF-A 类 国际会议(CHI、Ubicomp、AAAI、IJCAI),以及国际学术期刊 IEEE T-Ro、NeuroImage、ACM Health 等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入选国家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项目,获 CCF TPCI 2023最佳论文审稿人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C类)和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

 

报告题目:创新可穿戴设备在临床医工交叉领域中的实践与反思

 

报告摘要: 

        近年来,以智能手环、手表为代表的上一代可穿戴设备已在临床导向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的科研价值。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领域的研究者通过数据建模与分析优化了设备的智能性,而医学工作者则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了对相关疾病的动态监测、预测分类及精准干预。然而,随着该领域低垂果实(low-hanging fruit)的逐渐耗尽,研究人员亟需开辟更具创新性的科研路径。本报告将结合讲者近年来的实践,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探讨:1. 常见设备的创新应用——挖掘传统可穿戴设备的潜在临床价值;2. 新型设备的探索实践——推动前沿技术与医学需求的深度融合。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讲者将尝试提出当前可穿戴设备与医学结合的可能路径,并深入探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临床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

刘健

 蚂蚁集团

简介:
       蚂蚁集团 AI核身负责人,研究方向包括人机交互、身份安全、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理解、生物识别等,在 NeurIPS,CVPR,ICCV,ECCV,AAAI,TIFS等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 20 余篇,拥有30余篇专利;NeurIPS、CVPR、ECCV DCASE 等比赛中取得过多个冠军;在蚂蚁陆续负责过生物识别,内容安全,身份安全等多个业务;相关产品成果入选 Gartner 《身份认证市场指南》,获得 IDC FinTech 真实结果奖等;

 

报告题目:多模态交互在金融核身场景的应用与探索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金融核身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升级带来的一系列实践突破。蚂蚁统一核身平台是蚂蚁数字身份基础设施,提供可信便捷的身份验证服务,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人、设备与服务的可信连接。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团队在 AI2.0 时代通过流式视频交互、语音交互、传感器交互等在金融身份验证场景的探索与落地,是工业界对人机交互、金融科技、身份安全等交叉方向的一线实战总结,核心内容包括: 1.传统的人脸等身份核验受到的深度伪造攻击挑战,通过交互带来新解法 2.AI2.0新的人机交互下,智能眼镜等泛智能终端的身份核验方案 3.语音及多模态交互作为新一代UI的一些机会和探索

王也

 澳门大学

简介:
       王也教授现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与工商管理学院双聘助理教授。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涵盖信息安全、人机交互、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IEEE S&P、CHI、WWW等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现担任CCF区块链专委会执行委员、CCF计算经济学专委会执行委员、CSIAM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并连续多年担任CCS、CHI、WINE等会议的副主席及程序委员会成员。

 

报告题目:Understanding user-perceived security risk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the web3 ecosystem

 

报告摘要: 

        The advent of Web3 technologies promises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user control and autonomy. However, this decentralization shifts the burden of security onto the users, making it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ir security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To address this, our study introduce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hat identifies four core components of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Web3 ecosystem: 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s, Web3-base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pps), online communities, and off-chain cryptocurrency platforms. We delve into the security concerns perceived by users in each of these components and analyze the mitigation strategies they employ, ranging from risk assessment and aversion to diversification and acceptance. We further discuss the landscape of both technical and human-induced security risks in the Web3 ecosystem, identify the unique security differences between Web2 and Web3, and highlight key challenges that render users vulnerable, to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security design in Web3.

易鑫

 清华大学

简介:
       易鑫现任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安全与人机交互,在领域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期刊CHI、Ubicomp、IJHCS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ACM SIGCHI China新星奖、某领域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成果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 普适计算时代的交互安全与隐私

 

报告简介: 

        普适计算时代,丰富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深入融合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全过程。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互可以基于多模态的泛在传感能力,为用户提供连续、自然、智能的服务。然而,这些多通道的传感数据却也在同时将用户的个人隐私暴露在服务提供商或他人面前,而人工智能强大的推理能力使得这些隐私风险更加严峻。同时,高真实感、高智能性的交互界面也使得其对用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从而引发出多种安全风险。本报告将对普适计算时代人机交互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其防范和应对方法开展探讨。

张腾翔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简介:
       张腾翔,歌尔股份Alpha Labs穿戴产品技术专家,CCF人机交互、普适计算专委执行委员。张博士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人为中心的泛在交互技术,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低功耗感知技术和混合现实交互系统,在CHI、IMWUT等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6项专利授权。曾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具有计算机、电子、生物医学交叉学科背景。张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且有半导体、消费电子从业经历。

 

报告题目:SparQi DevKit:打造下一代穿戴AI的开放数据基座

 

报告简介: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多模态感知能力不断增强,开放、规范、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平台正逐渐成为AI研究和产业落地的关键基座。本报告将介绍 SparQi DevKit——一个面向科研机构、医疗单位与创业团队的开放式穿戴数据平台。平台以多模态穿戴设备为入口,将围绕数据采集、共享、模型训练、评测与交易等内容,构建起完整的开发数据流通生态。同时,SparQi DevKit 引入“数据即服务”与“模型撮合”机制,尝试激活穿戴类开发数据价值流动。我们将分享平台的系统设计、数据脱敏与交易机制、合作模式,以及如何在硬件、数据与AI之间建立真正“开放可复用”的AI开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