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时代的智慧教育:生成式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月23日(星期六)15:45-17:30
地点: 三楼大宴会厅 C
嘉宾简介 | |
---|---|
![]() 彭鑫 复旦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AI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
报告简介: 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推动新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其另一方面的典型特点是人机物融合与万物智能互联。软件定义一切的思想及相关技术支持人机物资源按需融合,而智能正在成为各类人机物融合系统的核心特征。随着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AI模型将会逐渐取代软件吗?另一方面,生成式AI将会终结编程吗?本次报告将在背景介绍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阐述智能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软件人才。 |
![]() 姜华 大连理工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高校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结构模型及其演变规律
报告摘要: 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与教育治理的深刻变革。教师角色正在由传统的课堂讲授者逐步转向教学设计者与协作者,生成式 AI 工具也在从辅助后台工具演进为课堂中的协作伙伴。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基于人机协同的工作方式愈发重要。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高校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结构模型及其演变规律,以帮助厘清教师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为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
![]() 国朝游 好未来高级产品总监 |
简介:
报告题目: 大模型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探索
报告摘要: 教育行业经常提到的“不可能三角”,即大规模、个性化和高品质三者很难兼得。但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整个的教育行业有望一步一步地突破“不可能三角”。那具体到知识学习场景中,如何利用大模型,来解决学生遇到的知识学不明白、练习不会做等个性化的问题呢?好未来学而思大模型团队,尝试在讲题答疑、精准学练等场景切入,精准诊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帮助学生进行一对一实时答疑,在个性学、精准学的场景中探索出了一种更有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的模式。 |
![]() 卢宇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体构建
报告简介: 随着大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的重要载体,正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聚焦大模型支持的教育智能体设计与应用,探讨其系统架构、关键技术与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重点面向课堂教学与教师教研等典型人机协同教育场景,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潜在风险与挑战,旨在为智能体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方案。 |
![]() 徐庸辉 山东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大模型赋能的学习科学与教育
报告简介: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性发展为学习科学与教育领域带来范式变革。本报告系统探讨大模型如何通过其核心能力(语言理解、知识推理、多模态处理)重构学习科学理论框架:深化认知过程建模、实现动态个性化学习、拓展情境建构与元认知培养,推动教育从“知识传递”向“认知伙伴”转型。在实践层面,大模型正重塑微观教学(智能导学/动态内容生成)、中观系统(课程图谱/适应性评估)和宏观生态(资源公平/终身学习)三级场景,显著提升教育效率与可及性。然而,技术赋能伴随严峻挑战:模型幻觉、算法偏见、认知惰性风险及数据隐私问题亟需解决,同时需重构教师角色与评估体系。未来教育需构建“人机协同”新范式——通过发展可靠专用模型、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伦理标准与政策治理框架,使大模型成为支持人类智慧的教育增强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