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十讲》教材发布暨智能时代交互人才培养论坛
8月22日(星期五)13:00-15:00
地点: 三楼沈阳厅

嘉宾简介

王党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机器触觉、认知触觉、脑机交互、医用机器人。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IEEE Transactions 论文30余篇,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1部。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ICRA 2011)最佳论文提名、触觉领域知名会议(EuroHaptics 2016)最佳论文提名、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20)最佳论文奖、触觉领域顶级会议(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2023)最佳论文提名。 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 2022)主席(General Chair)。曾任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编委(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客座编委(Guest Editor)。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力触觉感知与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报告题目: 基于触觉人机交互技术的机械原理实践教学研究

 

报告摘要: 

       实践教学是机械类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现有实践教学方法耗费资金高、占地面积大;设备的结构和参数难以灵活修改,不便于学生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知识点。本报告围绕“科教融通”和“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方针,将触力觉人机交互和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提出“机电信控”四维一体交叉学科能力培养理念,研发基于触觉人机交互技术的虚实融合机械原理实践教学平台,突破传统人机交互方式的局限,实现人与虚实融合机电装备的视听触多感官交互,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点、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为新工科时代复合型交叉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曹楠

 同济大学

简介:
       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 及 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长聘教授,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加入同济大学前,曾担任美国 IBM T.J 沃森研究院研究员以及IBM 可视化及图形学会联合学会主席。曾获得 IBM 杰出技术成就奖、IBM 杰出研究成就奖、以及 5 项 IBM 创新成就奖。曹楠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设计,成果获得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曹楠累计在计算机及设计学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70 余篇 CCF A 类论文,并10 次获得最佳论文及最佳论文提名奖。曹楠担任了 SCI 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及 Computer Science Review的编委。连续三年入选“斯坦福世界前 2%顶尖科学家”,获得“福布斯智能工业设计师 TOP 20”、“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等职业称号。

 

报告题目: 信息可视化教学与实践

 

报告摘要: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可视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将复杂的数据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形式,使隐藏的关系显现出来。面对海量数据的持续生成,有效的可视化技 术能够帮助用户发掘原始数据中潜藏的模式、趋势和异常。通过视觉化呈现信息,决策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并促进跨学科的沟通与合作。此外,可视化工具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 模型的可解释性,使用户能够理解算法运作的内在逻辑及其输出结果。因此,信息可视化已成为数据与决策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在本次报告中,我们讲结合《人机交互十讲》,重点介绍信息可视化章节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学要点。

韩腾

 中国科学院

简介: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获中科院人才项目支持。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人机交互、触觉感知和柔性触觉界面。发表ACM CHI、 UIST、IMWUT/Ubicomp等人机交互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三十余篇,两次获最佳论文提名奖,并发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npj Flex. Elect.、 Nature Comm.、Adv. Intel. Sys. 等。目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课题,并主导了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报告题目: 触觉交互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

 

报告简介: 

       触觉交互是多通道交互的重要内容,是面向虚实融合空间新的基于操作的交互范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触觉交互相比于视觉交互是被低估的,其教学内容是不清晰的。结合十讲的触觉交互章节,我将分享触觉交互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从触觉感知的机制到触觉设备技术,以及触觉交互的应用场景。同时,将和大家一起讨论触觉交互作为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兴趣。

米海鹏

 清华大学

简介:
       博士, 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同年荣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界面设计、机器人交互、传统工艺数字化创新,以及交互艺术等。他具有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教育背景,致力于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与交叉。他已发表超过50篇学术论文,并多次担任CHI、UIST等多个国际期刊与重要学术会议的审稿主席。

 

报告题目: 机器人交互设计教案组织与教学实践

 

报告简介: 

        机器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分支,关注人与机器人交互过程中的认知、感知、交互技术、设计、用户研究等各种问题。本报告将结合《人机交互十讲》一书中相关章节的教案组织,以及清华大学开设《机器人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分享,旨在为对相关课程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佟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技术在健康、医疗、无障碍、和数字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应用,包括虚拟/增强现实、AI、生成AI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担任CCF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 曾获得2024-2026外国专家人才项目,2025CCF-联想蓝海研究基金,广州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校联合课题, ACM CHI 2024最佳论文奖(top 1%),苏州和昆山政府、思念基金、后土基金等资助的各项科研课题,昆山科学技术学会2023-2024年先进个人奖项,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干程基金会博士后课题,加拿大MITACS研究课题等奖项。

 

报告题目: 无障碍人机交互研究教学实践

 

报告简介: 

       本次讲座围绕“无障碍人机交互研究教学实践”这一主题,重点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引入无障碍与辅助技术的关键内容,包括无障碍的理论模型和定义,无障碍主要群体和其特征、无障碍技术的设计与评估,以及通用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应用实践。讲座结合人机交互研究实例,分析介绍无障碍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及评估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路径。本次讲座旨在为人机交互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论,激发他们在无障碍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