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具身交互智能论坛
8月22日(星期五)9:00-11:30
地点: 三楼贵宾厅
嘉宾简介 | |
---|---|
![]() 庄严 大连理工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移动机器人全工况感知及自主环境适应
报告摘要: 工作在大范围室外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会受到光照变化、动态干扰、场景非结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对移动机器人的自主环境建模、理解与适应能力提出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如何使不同类型的移动机器人在长期运行中完成自主环境建模与场景理解,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次报告重点从多元感知数据获取与融合、大范围地图构建与维护、自主场景理解等移动机器人行为能力的研讨入手,对报告人所带领的实验室在大范围环境建模及自主场景理解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特别是空地跨域协作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
![]() 付莹 北京理工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基于频域分析的视觉表征学习与场景理解
报告简介: 场景理解是具身智能的核心,但现有模型在特征表征与复杂环境适应性上仍存挑战。本报告聚焦于如何通过频域分析,系统性地提升视觉模型的表征学习与场景理解能力。我们从频域视角出发,重塑了卷积、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等神经网络的关键算子,以优化高频细节与低频上下文的表征平衡。该方法不仅能深入诊断并解决深度模型普遍存在频率表征问题,更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常规场景理解任务,以及在低光等挑战性环境下的性能与鲁棒性。这项工作为构建更精准、稳健的具身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 |
![]() 金一 北京交通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面向复杂交通场景下的模态感知与具身交互:技术与挑战
报告简介: 本报告聚焦多模态感知与具身交互智能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探讨如何融合视觉、激光雷达等异构感知数据,以提升智能体对复杂交通环境的理解与响应能力。我们提出面向复杂交通场景的多模态协同感知与认知机制,旨在解决异构模态之间的语义鸿沟问题,强化智能体对关键目标、环境结构及动态关系的感知与建模能力。该机制为构建高效、稳健的具身智能体奠定了核心技术基础。结合团队近年来在三维感知、跨模态对齐与融合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了具身智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旨在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自主的下一代交通系统提供关键支撑与启示。 |
![]() 李晓晖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
简介:
报告题目: 基于车路协同感知的智能汽车高质量数字场景构建与泛化技术
报告摘要: 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驱动现代交通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实现深度变革,数据已成为车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车路云一体化可依托车路融合感知构建的全息数字场景,系统性挖掘与泛化生成自动驾驶长尾问题的边缘危险工况,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闭环开发验证体系,支撑车辆交通系统的快速迭代与鲁棒性验证,助力行业突破百亿公里测试困境。本次报告围绕多源路侧融合感知全息交通场景数字构建、车路融合感知高精动态场景建模方法和多维场景泛化收敛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 |
![]() 马楠 北京工业大学 |
简介:
报告题目: 人工智能赋能移动农业机器人
报告简介: 农业生产亟需智能化升级,以响应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人工智能,尤其是以计算机视觉和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新质生产力的释放提供强有力支撑。我们围绕温室番茄采摘作业中的感知与交互难题,研发了基于自顶向下融合网络的智能采摘机器人系统,集成作物表型感知、关键点检测与多模态人机交互,实现了高精度、低损伤的自主采摘与作业协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显著提升采摘效率和作业智能化水平。 本报告将聚焦人工智能与农业的交叉创新,重点介绍番茄智能交互采摘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其在实际温室场景下的产业化应用成果,探讨智能农机装备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与发展前景。 |